你是否注意到,近十年來台灣的民間活力愈來愈旺盛,有愈來愈多的人關心他們現在住的社區或者曾經生活過的故鄉。
他(她)們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或者由地方歷史的整理開始,出版地方報舉辦導覽活動;或者設立地方文教基金會舉辦藝文活動;或者設法處理老人照顧的問題;或者推動改造環境的工作。這些行動者都是自發的,從不同的問題面切入,但都以社區為中心,不約而同地在台灣的許多角落同時站起,並逐漸茁壯,蔚為一股風氣。針對這股民間自發的關懷行動,由於它涵蓋了社區的總體面向,且目標在於經營、創造社區,因此,稱之為「社區總體營造」。
「社區總體營造」一詞唸起來有點拗口,但意思應該不難理解;更重要的是,這個詞雖然由文建會首先提出,但事實上社區總體營造的實質早已在民間茁長。因此,我們也可以發現有許多用語也都表達類似的概念,譬如「親手造家園」、「造街」、「營造新故鄉」、「文化造鄉」等等。重要的是民間主動積極的創造,而且,「社區總體營造」或許只是目前較能清楚表達理念的一個用詞,或許你也能想出更貼切、更能被你們社區接受的用語,所以它不可能也不應該成為新的政治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