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民文化田野調查速記表 作者:劉還月/著 出版社:常民文化(吳氏總經銷) 對於一個有經驗的田野工作者而言,筆記的方式完全視個人的經驗而定,不需要遷就任何表格、型式,只要能夠確實記下有用的東西,就已完成較好的筆記,但不管是麼有經驗的田野工作者,所有的筆記,必然都要建立系統,如此才能把自己辛苦所得的田野筆記,成為最重要的智慧寶庫。 《常民文化田野調查速記表》雖然不可能滿足不同性質、時地田野作者的需求,卻是我長年田野調查所累積的寶貴經驗,在型式上採表格的方式設計,難免會顯得拘束與不足,但卻建立了一套方便又好用的系統,讓使用者記錄時,不致因為忘了某些問題而有所疏漏,整理時更是方便迅速,因此,它絕對是一套對田野調查、新聞採訪、採風擷俗……有興趣的朋友們,最實用且方便的好幫手。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台北市新社區開發與舊社區更新之都市設計探討 作者:楊裕富/著 出版社:明文 本書先由社會體制文化發展的觀點討論1.中國社會體制的變遷以及聚落與城市之特徵2.西方社會體制的變遷以及聚落與城市之特徵3.產業革業後都市化興起對都市形式的主張及淵源。然後再依台北市之情形初擬於社開發程上之都市設計之功與步驟。 續之以台北市南機場地;萬芳社區;新隆里更新案例等三個都市設計案例,從開發過程之程序資料,大尺度規劃設計對實質形式品質之影響乃至社區實質居住環境現況等等,進行社區開發於都市設計向度上之整理、分析及檢討。最後得以提出適合於國情體制下都市設計體制與工具。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都市住宅社區開發研究 作者:楊裕富/著 出版社:明文
福林彩虹白鷺飛 作者:時報文教基金會 出版社:時報出版 本書是配合文建會「社區總體營造,一步一腳印」系列出版,「社區總體營造,一步一腳印」其基本理念是「建立社區意識」及「帶動居民參與」,希望藉由兩者的結合能夠推動持續經營屬於自己的「社區文化」。 書中對各社區之歷史背景、社會現況、未來展望及社區營造的經過有著詳細的介紹,希望能藉由這本書來提昇大家的「認同感」轉化成實際的行動。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船仔頭三合院風情 作者:時報文教基金會 出版社:時報出版 本書是配合文建會「社區總體營造,一步一腳印」系列出版,「社區總體營造,一步一腳印」其基本理念是「建立社區意識」及「帶動居民參與」,希望藉由兩者的結合能夠推動持續經營屬於自己的「社區文化」。 書中對各社區之歷史背景、社會現況、未來展望及社區營造的經過有著詳細的介紹,希望能藉由這本書來提昇大家的「認同感」轉化成實際的行動。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大溪老街風華展 作者:時報文教基金會 出版社:時報出版 本書是配合文建會「社區總體營造,一步一腳印」系列出版,「社區總體營造,一步一腳印」其基本理念是「建立社區意識」及「帶動居民參與」,希望藉由兩者的結合能夠推動持續經營屬於自己的「社區文化」。 書中對各社區之歷史背景、社會現況、未來展望及社區營造的經過有著詳細的介紹,希望能藉由這本書來提昇大家的「認同感」轉化成實際的行動。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花鼓傳鄉情 作者:時報文教基金會等 出版社:時報出版 書是配合文建會「社區總體營造,一步一腳印」系列出版,「社區總體營造,一步一腳印」其基本理念是「建立社區意識」及「帶動居民參與」,希望藉由兩者的結合能夠推動持續經營屬於自己的「社區文化」。 書中對各社區之歷史背景、社會現況、未來展望及社區營造的經過有著詳細的介紹,希望能藉由這本書來提昇大家的「認同感」轉化成實際的行動。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橋仔頭世紀糖之戀 作者:時報文教基金會等 出版社:時報出版 本書是配合文建會「社區總體營造,一步一腳印」系列出版,「社區總體營造,一步一腳印」其基本理念是「建立社區意識」及「帶動居民參與」,希望藉由兩者的結合能夠推動持續經營屬於自己的「社區文化」。 書中對各社區之歷史背景、社會現況、未來展望及社區營造的經過有著詳細的介紹,希望能藉由這本書來提昇大家的「認同感」轉化成實際的行動。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社區有教室 作者:余安邦/著 出版社:遠流 強調終身學習的今日,學校與社區的關係,已經從以往各自封閉的獨立個體,轉化為合作互助的伙伴關係。在彼此偕同互助的過程中,教師會感受到學校與社區密不可分的關係,從而願意去深化與社區的情感連結;並透過社區資源的運用,將教學的場域由學校擴展至社區,讓課程及教學與豐富的社區資源相結合,使孩子在自己居住生長的地方,透過潛移默化的學習,分享經驗、交會心靈、轉化能量、創造成長,進而營造社區永續發展的潛在機制。 透過學校和社區的密切互動,社區的生命與活力將獲得正向的開展,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也能夠緊密結合,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將會相互交融,真正達到「學校社區一家親」的境界;因此獨具在地特色的學校本位課程,將踏實而順利地被建構,展現其
飛夢共和國:藝術大遊行,社區輕鬆玩 作者:康旻杰,楊清芬/著 出版社:遠流 美國西雅圖北邊有一個小小的城鎮,美名為飛夢。這裡的生活與地球其他地方不同,他們的年是從夏至開始算起的。夏至前一至二個月,其實應該說從前一年的夏至開始,這群自稱「飛夢獸」的居民,計畫著如何在長冬雨季結束之際,慶祝這一年中最長的日子,他們的傳統是花車大遊行。今年的主題稱「倒退嚕」,在遊行總監達飛先生精密的策劃下,整個遊行隊伍在關鍵時刻將倒退遊行,這可考驗了花車製作的技術,因為,這些遊行花車都是飛夢獸以二個月的時間,純手工製作出的創意作品,可能還禁不起來來回回的使用呢。這段期間,熱衷遊行的飛夢獸齊聚花車製作工作坊-比飛小學能量屋(power house),將各處「捐」來的善意垃圾,轉化成藝術花車,這些遊行道具必須符合三個條件:1.不得使用文字,以避免為任何人或商業行為有造勢宣傳之嫌;2.移動時不准使用馬達及有污染性的傳動燃料,一方面減緩遊行的行進速度,增加旁觀者參與機會,另方面減少因燃油引起的污染;3.不准攜帶具殺傷力的武器。於是,藉著這個年度活動,街坊鄰里同樂於這個大遊戲中。遊行第二天,飛夢緊接著舉辦街道藝術市集,這已經成為方圓百里的傳統好戲了。來自各方的藝術好手展現他們最得意的創作。參觀的人看得目不暇給,而主辦單位一方面籌募次
社區總體營造總體檢調查報告書 作者:黃煌雄,林時機/著 出版社:遠流 文建會在民國八十三年十月提出「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本著「由下而上、民眾參與、地方自主」的精神,在全國各地陸續推動。 監察院於八十八年九月針對「社區總體營造」乙案自動申請調查;自八十九年一月二十五日至同年八月三日,會同文建會、內政部社會司、營建署、經濟部商業司、中小企業處、農業委員會、環保署、衛生署、原住民委員會等九個中央機關,走訪全國包括離島及原住民部落,二十二縣市八十七個點、以及災區二十五個點,合計一百一十二個點,是「社區總體營造」推動以來,所有的部會之中,包括文建會在內,最有系統、最密集、參與機關最多的一次訪查。 本調查書針對「社區總體營造」的政策面、目前全國各地的實際運作情形,提出個別及全面性的建言,並發覺政府未來三到五年內,在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工作上所必須面對的課題,是政策制定者、社區工作者的最佳參考寶典!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東京媽媽町之夢 作者:森楦/著 譯者:楊錦昌,林文瑛 出版社:遠流 三名東京的家庭主婦,為了替自己社區做一點事,憑著一份執著和熱情,異想天開辦起了一份社區刊物《谷中‧根津‧千馱木》,簡稱《谷根千》。三個人在奶瓶、尿布和小孩的哭鬧聲中奮勇向前,終於克服各種困難,使得《谷根千》成為日本最成功的社區刊物之一,並且多次獲得大獎,以及大企業的贊助。這份刊物的出現,也使得谷中、根津、千馱木一帶的居民,對於自己社區的街道有了更深的認識,凝聚了社區營造所需的感情和力量。本書由主婦之一的森詳述雜誌創辦的緣起、經過和曾經面臨的種種困難和危機。全書充滿歡笑、汗水及眼淚,足以做為他山之石,提供目前台灣方興未艾的社區刊物一個經驗的借鏡;同時也讓有心社區營造的工作者另一個行動的方向。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
兒童社區探險隊 作者:日本兒童與社區營/著 譯者:葉素惠譯 出版社:遠流 兒童是下一個世紀的主人翁。因此,讓他們認識自己生長的社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而社區營造需要長時間經營,正好可以和兒童一起成長茁壯。 本書以「兒童與社區營造」為題,收錄了日本各地的公共團體、學校等,以兒童觀點操作社區營造實例。透過「社區工作」遊戲化的方法,喚醒兒童原有的想像力、愛心,推動富人性價值的社區營造工作,創造兒童與環境間相互共生的關係,本書的啟示和示範,對台灣推動社區營造的地方人士、社區營造規劃者,以及想將「故鄉魅力」傳達給兒童者,相信有很大的助益。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社區動力遊戲 作者:鄭晃二,陳亮全/著 出版社:遠流 本書作者集合多年的專業素養與實務經驗,精心編著了[套裝]與[單元] 兩類遊戲,說明詳細,操作容易,讓社區工作坊針對特定目標,設立進行的步驟 ,再以遊戲的心情,達成目標.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造坊有理 作者:倫迪鶴斯特,張聖琳/著 出版社:遠流 本書以簡潔易懂的文字與圖像,詳述社區設計師引領居民共同參與社區 營造的理念與技巧.鼓勵讀者輕鬆、歡樂地融入社區營造行動,並經由實踐磨 鍊出更具創意、開放的營造技巧與策略。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故鄉魅力俱樂部 西村幸夫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1997年11月15日 本書為日本著名古蹟保存暨社區營造研究專家西村幸夫教授的最新力作 。西村教授以日本十七個不同地區的小城鎮為例,詳細述說其面臨的各種困境 如產業蕭條、人口外流……,及如何利用本身所擁有的無形資源,如街屋、 紅磚建築、護城河、老屋……等的再生利用,創造出地方新生命的過程。全 除詳述再造過程如何組織團體、創造話題、號召居民參與之外,同時說明如何 以居民的力量,制訂〈景觀保存條例〉,立法保存既有的無形資產。對於刻正 面臨困境的台灣社區營造運動及古蹟保存可說具有他山之石的重要作用。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